时间:2022-10-03 14:18:06 | 浏览:524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
2022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池州市以5.1%的GDP增速位列安徽16市第二位、长三角城市第三位。这是继2021年池州市经济增速位列长三角第三位之后,又一次交出的亮眼答卷。人们印象中以生态立市、文旅兴市的池州,何以频频刷新大家的认知?池州经济发展“加速度”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密码?
抢先抢新,找准赛道
2013年,半导体专家汪良恩带着团队回到池州,创办安徽安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十年发展,安芯电子完成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半导体产业链各核心环节的全流程生产布局。
安芯电子的成功,是池州市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缩影。
安徽安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池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一大批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半导体企业在池州落户,池州市半导体产业也形成了集聚效应。经过10年创业发展,池州市半导体产业快速实现了由点上破题向线上延伸、面上拓展,已形成从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电子元器件及智慧应用全生态产业链。截至目前,池州市现有半导体上下游企业95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8家、超10亿元企业4家,税收超百万元企业23家、超千万元企业7家,成为池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池州市半导体产业发展之快,不是偶然现象。早在十年前,池州市就瞄准半导体行业这一新兴赛道。与无锡、合肥等地半导体产业“国家队”相比,池州市半导体产业大多是出身“草根”,但做出的产品同样“高大上”:铜冠铜箔5G通讯电子铜箔填补国内空白;安芯电子GPP芯片(小尺寸晶圆)制造项目填补省内空白,钜芯半导体光伏发电保护芯片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三……
池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安徽省内半导体产业已经形成“一核一弧”战略布局,作为“弧”上重要一环,池州市半导体产业更加注重差异化发展,在自己的赛道上做到极致。
抢先抢“新”为池州市赢得发展新生机,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则为池州加速奔跑注入“核心动力”。
2021年,池州市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绿色转型要求,谋划确立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健康医疗养老、绿色食品、文化旅游创意等八大新兴产业,对每个产业成立一个由市“四大班子”负责同志牵头的推进工作专班,落实“八个一”推进机制,编制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和招商路线图,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产值突破百亿元,半导体产业、新材料产业分别增长35.7%、24.2%,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20、8.5个百分点。
池州经开区半导体产业园。池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此次池州市在长三角城市GDP增速中位居前列,与池州市重视工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密不可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池州市工业经济指标实现了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4.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7.5%。
在产业强市战略的引领下,2021年,池州市GDP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量体裁衣,精准滴灌
新兴产业发展的窗口期尤其短暂,为了解决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池州市每个月都要召开多场调度会,让优质资源向高质量企业倾斜。
李翔在池州市发改委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科任职,据他透露,池州在“双招双引”中,更倾向招徕有技术的企业和拥有办厂经验的企业家。“池州资源有限,承接大产业大项目的招商模式对池州未必是最合适的。所以我们把目光放在拥有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小微企业,希望通过这批潜力股的发展,带动一个产业集群。”李翔介绍,在这种招商模式带动下,池州新兴产业顺利实现“从0到1”“从1到优”的转变。
为了促成企业在落户后尽快生产经营,池州从厂房免租、设备购置补贴、税费豁免、金融支持等方面入手,以“园区+基金+政策补贴+专项帮扶”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最近两年,每到周末,李翔总要抽半天时间到开发区为企业“上门开药方”,有一回他一下午接待了11位企业负责人。李翔坦言,市里好不容易给企业制订了优惠政策,最担心的还是企业对这些政策不理解、不掌握、不能用。为解决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池州市专门组织政策宣讲团,到市内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进行宣讲。
鸟瞰池州城区湿地公园。池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政策好不好用、管不管用,企业最有发言权。近年来,池州市探索“政策共商”“活动共办”“问题共解”“资源共享”“产业共兴”等“五共”协同模式,充分发挥好行业协会商会在加强政企沟通联络、推进“双招双引”、搭建行业发展平台、促进跨区域开放合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抱团发展,推动企业与城市共成长。
在“五共”协同模式下,池州市建立商协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把政策制定权交给商协会、龙头企业,鼓励其拿出政策蓝本。2017年,池州市铝业协会会长单位安安新材料科技公司代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制定《关于促进铝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该政策主体条款仍在现行池州招商政策中适用。“我市强化市场逻辑,畅通政策决策层与行业商协会、龙头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努力让政策精准滴灌到企业最解渴处。”池州市工商联负责人表示。
加快推进铁路项目建设:完成金甬铁路、杭温高铁主线内房屋拆迁、铁路用地交付工作,完成土建工程的30%;完成金义东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总量的70%。完成杭温高铁、金甬铁路、金义东轨道交通站场周边配套设施规划编制工作,启动金甬铁路东阳站站房和东阳横店
连日来,金华港兰溪港区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项目政策处理工作加快推进。兰溪市灵洞乡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扎实开展红线放样、土地丈量、苗木清点等工作,目前已完成丈量评估,进入签约阶段。金华港兰溪港区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项目是“项目攻坚突破大会战”
1-8月衢州2个重大水利工程按下“开工键”14个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驶入“快车道”抓抢黄金施工期一起看TA们进展如何~新!再添两大重量级成员近日,衢州市铜山源水库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应急段施工,建设内
平报融媒记者孙聪利 通讯员王毛生湛河区苗张路提档升级工程已于近日大头落地,这让曹镇乡彭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彭红杰很是兴奋,加速推进乡村振兴,他觉得更有信心了。“俺村有10亩建设用地,因交通不便,一直闲置着。苗张路提档升级后,很快就引进了投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晓静 通讯员 贾红敏“暴雨过去之后,我们积极展开自救,做好各方面防控措施,采用本地人员、非流动人员增加施工人数,项目进展十分顺利。从四月初开工到现在,不到五个月时间整体工程量完成60%到70%左右。”在河南星汉生物科技
今年年初以来,山城区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以灾后恢复重建统领各项工作,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1至10月份,山城区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97.8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101.1%。灾后
营商环境正在成为未来城市竞争的关键核心,也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自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以来,莱山区通过完善审批事项的高效办理机制,开通项目服务的多种审批通道,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等方式,从“双向奔赴”到“主动服务”,切实
活动现场。 项菁 摄活动现场。 项菁 摄中新网绍兴9月15日电(记者 项菁)“黄酒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代表,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很有影响力。”9月15日,“中国黄酒之都”浙江绍兴举办的2020绍兴黄酒新品上市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