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阳: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时间:2022-10-03 15:29:51 | 浏览:1900

青阳县位于皖南山区北部,南邻黄山,北接长江,毗邻太平湖,坐拥九华山,下辖11个乡镇,110个行政村,7个社区,总人口27.5万人。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4743户11517人。五年来,青阳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脱贫

青阳县位于皖南山区北部,南邻黄山,北接长江,毗邻太平湖,坐拥九华山,下辖11个乡镇,110个行政村,7个社区,总人口27.5万人。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4743户11517人。五年来,青阳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科学谋划,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县1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4743户11517人,已脱贫4675户11361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5.4%下降到0.094%以下。剩余88户205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精心谋划部署 高位推动落实

五年来,青阳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精心谋划部署,高位推动落实。

该县制定实施《青阳县脱贫攻坚行动方案(2016-2020年)》《青阳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谋划“重补促”“抗补促”、“四季攻势”“百日会战”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坚持“一把手”工程,实行调度推动、督查考核、纪律约束、资金投入、全员帮扶、用人导向等六项工作机制,明确23家单位牵头负责“十大工程”,构建并完善了脱贫攻坚整体布局和工作体系。

为强力高效推动扶贫工作,青阳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牵头抓,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分管副县长具体抓,其他县级领导结合分工分头抓。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书记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持分层分类调度,落实县党政主要领导每月调度、分管领导半月调度、乡镇周调度的工作机制。

同时,狠抓作风建设,加强纪律约束,全面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汇聚全县之力 强化支撑保障

五年来,青阳县始终坚持脱贫优先,汇聚全县之力,强化脱贫攻坚政策、资金、人才支撑保障。

该县2016年、2017年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扶贫政策体系。2018年以来,聚焦阶段重点任务,以提升“三保障”质量和水平为重点,强化教育扶贫、健康脱贫、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特别是今年面对疫情汛情影响,围绕稳就业、促增收、防返贫,制定落实一系列帮扶救助措施,为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资金方面,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主导作用,坚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增长机制。2016-2020年,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共计1.7297亿元。

与此同时,加强人才保障。在县级层面,结合机构改革,组建了正科级建制的扶贫开发局和下属机构,编制17人;在乡镇层面,每个乡镇安排了1名扶贫专职副书记,按照不少于3人的要求,设立了扶贫工作站;在村级层面,每个村配备了1-2名扶贫专干。选派18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11个边缘村帮扶工作队、81个非贫困村驻村工作专班。

紧盯扶贫目标 聚焦靶向发力

五年来,青阳县紧紧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这些扶贫开发工作目标,有的放矢、靶向发力。

教育扶贫方面,建立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0970人次,发放资助款1048.8万元,实现学段全覆盖、资助最高档。同时,大力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817.88万元,在全县43所中小学(含教学点)实施校舍改造类项目136个。

健康扶贫方面,紧紧围绕“保、治、防、提”工作目标,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配备合格医务人员,消除乡村两级机构人员“空白点”,做到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制度保障;全面落实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待遇。

住房及饮水安全方面,五年来累计完成2142户农村危房改造和505户安居提升工程,拨付资金2059万元。投资1900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6处,解决和改善了50013名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坚持因地制宜 注重精准施策

五年来,青阳县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精准施策。截至目前,为全县4743户贫困户全部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

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全面推广“四带一自”和“三有一网”产业扶贫模式,累计建成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园区29个,实施贫困村产业项目103个,到户产业扶贫项目31254个,贫困村“一村一品”达标5个,建立农业品牌3个。建成52座户户联建光伏电站,带动120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500余元。

对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就业扶贫。搭建平台,强化对接。同时,多渠道开发就业扶贫岗位,加强劳务对接,鼓励贫困劳动者外出就业。

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社保兜底扶贫。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求,累计保障35.3万人次9200余万元。完成农村低保提标工作,农村低保标准由289元/人/月提高到649元/人/月。

对自主创业的贫困户,进行金融扶贫。用好用足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开发“劝耕贷”“易旅贷”等金融扶贫产品,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670户12391.6万元。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目前,青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643元增长到2020年的12710元,增长4.8倍;18个贫困村年均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1.9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22.64万元。全县110个村,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公交、村村通宽带,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农村电网可靠率达到99.99%。看病难、出行难、上学难、吃水难、通信难等问题全面解决。(汪胜富)

相关资讯

安徽芜湖鸠江区在查获冷冻食品中检测出阳性样本

新京报快讯 据芜湖发布官微消息,4月10日夜,安徽芜湖鸠江区接外地协查函后,立即对位于四褐山农贸市场的鸠江区某冷冻经营部进行排查,现场共采样14份,其中人员2份、物品12份,检测结果显示一组带鱼呈弱阳性,其余样本均为阴性。截至4月11日12

初筛阳性!安徽马鞍山含山紧急寻找乘坐出租车人员

来源:央视新闻3月18日,安徽省含山县管控区人员定期检测中发现1例新冠病毒核酸初筛阳性人员,其为出租车司机,男性,51岁,车牌号:皖ET3973。请3月7日至15日期间,在含山县搭乘出租车(司机为男性),并使用现金支付的乘客,及时向所在社区

安徽淮北市杜集区“党建”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

本报淮北讯 (通讯员 王飞)近些年来,安徽淮北市杜集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资产经营型、产业带动型、物业租赁型、服务创收型4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建强村级党组织促发展、发

网友建议淮北宿州合并发展安徽民政厅:意见未一致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据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消息,近日,有网友留言称:“从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来看,皖北地区的淮北和宿州是作为一个发展整体来进行规划的城市组群,其实这比较符合淮北和宿州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两市的发展在行

安徽的铜墙铁壁(铜陵和马鞍山),如今都在愁转型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铜陵市委书记丁纯表示,铜陵要跳出资源型城市发展周期,实现中小城市“突围”。此前,铜陵取得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绩效考评全国第二的成绩,依靠的就是科技创新。在安徽,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都是正在转型的资源型城市,马鞍

《解放时刻安徽》⑨:铜陵,江南解放第一城

解放时刻1946年中原突围,拉开解放战争的序幕。解放战争中发生的几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如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主战场大多在安徽境内。正是借助这几场战役,英雄的安徽人民配合解放军,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这才迎来了安徽全境的解放。梳理70年前的安

安徽铜陵义安区:精准服务企业建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来源:【安徽县融频道】阳春四月,万物更新,现在正是项目建设抢工期的关键阶段。日前,记者走进安徽省铜陵市义安经济开发区的铜陵德凯能源一期项目工程建设现场,劳动场面热火朝天,建设者们正加紧施工作业,确保项目进度。图为义安区德凯能源一期项目建设现

安徽省宣城市的历史发展变化

【由来】宣城市也称宣州市,名缘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后,改南豫州为宣州,隋、唐时期为古宣州名为之。宣州则以境内原设于今南陵县境青弋江镇的宣城县的首字为州名,并在这一年将宣城县并入州治宛陵,同时将宛陵县易名为宣城县,宣城县即今宣州市。“

安徽蒙城车祸已致6人遇难,包工头一家5口不幸身亡

极目新闻记者 张万军2021年12月18日13时许,一辆SUV私家车行驶至安徽蒙城036县道岳坊镇金牛村路段时,坠入路边沟中,致5死2伤(极目新闻此前报道)。19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从遇难者家属杜女士处获悉,车上7人包括她哥哥一家5口、大伯

安徽利辛:栽下“摇钱树”种出“金果果”

新华网合肥11月28日电(李东标)连片的大棚内,一垄垄草莓探出鲜红娇嫩的“脑袋”,一排排架子上挂满了金灿灿的瓜蒌……初冬时节,走进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产业兴旺的喜人景象。利辛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是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这个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京东JD美股化妆品排行网宠物商机网江苏旅游网金融投资知识网早教加盟网天天基金行情网今日太原娄底新闻头条网澳大利亚旅游网正品莆田鞋官网斯特拉斯堡旅游网双子座星座网今日烟台家政保姆网以色列旅游网德国旅游网宜春今日新闻网清远新闻资讯网河池新闻头条网甘肃旅游网云服务器技术网紫沙壶官网奇瑞汽车资讯网NFT艺术品平台大全小霸王学习机攀枝花今日新闻网玉溪新闻头条网今日黄山火锅店加盟网官网
今日池州网-池州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长江流域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中心城市,是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九华山的所在地,是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城市。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被誉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牯牛降;被誉为“中国鹤湖”的国家级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升金湖;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子岩。
今日池州 weiqidao.cn©2022-2028版权所有